Total Pageviews

Sunday, November 20, 2011

探秘明代古尸五百年不腐



探秘明代古尸五百年不腐





工现场意外发现明代古尸,历经500年,不仅尸身未腐、皮肤湿润、柔软有弹性,而且在酷暑八月,尸体摸起来居然寒冷如冰。神秘古尸引发众多疑问,他 是谁?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的不腐之身?200085日,上海松江区华阳镇的派出所突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当地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无意之中挖出了一具尸 体。当民警赶到现场,棺木已经被挖土机刨开,一具尸体脸朝下趴在地上,一身古代装束。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华阳派出所民警夏纪芳也在现场,当他走近一看, 不由得大吃一惊,死者是名男性,从皮肤和面容判断不是一具现代尸体,但奇怪的是尸体竟然没有腐烂,保存相当完整。


消息上报后,上海市松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快赶来,初步认定这可能是一座古墓。古墓中出现这么完整的尸体,在场的人都觉得很奇怪。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更让上海松江博物馆馆员杨坤吓了一跳!他双手接触尸体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双手就如同伸到冰箱冷冻室一样,异常冰凉。


在寻找古尸随葬品的时候,杨坤在古尸衣服中找到了一个戒牒。戒牒实际上就是颁发给佛教徒、僧侣或者是佛家子弟使用的一种身份证明,当戒牒的持有者云 游四方到寺庙里挂单的时候,需要拿出戒牒证明自己僧侣的身份。从戒牒来看,戒牒持有者名叫杨福信,戒牒是明代正统四年颁发的,也就是公元1439年,距今 大概是500多年。专家们初步推断这具尸身就是这个戒牒的主人。














既然杨福信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已经死了500多年,可他的尸身居然没有腐烂,而且在酷暑八月的江南,尸身摸起来居然寒冷如冰,这该怎么解释?(2)


随葬木俑、铁头标枪以及大于常人的手掌显示此人为练武之人。
为了弄清杨福信的身份,专业人员开始在现场寻找蛛丝马迹,在收集到的一些随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武士木俑,还有一杆木制的铁头标枪。国家体育 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康戈武发现,这杆木制标枪和一般习武的枪不一样。枪头是圆铲形的,在古代兵器里没有类似的枪。可以判定这杆枪并非兵器。但是康戈武称, 在它背后曾经隐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武林秘史:在元朝,北方的蒙古族入主中原。对于本族人,他们提倡要骑马,摔跤,练武。但是对汉民族,则采取了禁武政策。 于是汉族人在私下悄悄习武;在公开的场合,则以武打戏掩人耳目。武打戏当中,为了防止刺伤对方,就把枪头做圆了。


随葬的枪说明杨福信生前爱武,还有可能以武打戏谋生。这能否帮助人们解开他的身份谜团?古尸研究专家对杨福信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杨福信皮肤湿润、 柔软有弹性,有些关节居然还能活动。据初步测定,他的年龄在7580岁之间。在检查中,专家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杨福信的手掌比较大,特别是手掌的骨骼比 一般人要大。这一特征,进一步说明杨福信生前很可能会武。因为常年练习武术,尤其是练掌的人,大量的练习会使手掌的肌肉发达,也能刺激骨骼增长得更快。
杨福信尸体不腐难道是因为临死前服用砒霜和水银等毒物的缘故?
陪葬的武士木俑、木枪以及超大的手掌,都说明杨福信可能习武多年。既然是武林中人,他的尸体不腐,难道会与江湖传说里的一些秘术有关?


在我国古代,江湖中流传颇广的一种秘术就是主动服毒,在临终前的几个月里,坚持小剂量服用砒霜和水银等毒物,这样,身体里积累起来的毒素能在死后起到防止肉身腐烂的作用。
但这种秘术仅仅是传闻。杨福信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在他的体内,一定会留下痕迹。砒霜的化学成分是砷,水银的成分是汞,它们都属于重金属元素。为了解 开疑问,专家们决定从尸体上采集毛发等样本,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但是通过对杨福信的内脏器官以及毛发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他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和正 常人没什么区别,属于正常范围以内。看来,杨福信没有主动服毒。可又是什么让他的身体如此神奇地保留了下来?






是否是下葬环境或者特殊的墓室结构为尸体保存创造了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人死亡之后,细胞逐渐失去活力,在自身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溶化,这也就是所谓的自溶过程。然后就是腐败细菌的侵袭,通过腐败细菌 的分解,最终人体就变为一具白骨。专家从组织液来观察,杨福信的自溶现象很充分,体内细胞在他死后就开始了分解。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500年里,细菌的 作用早应该把他变成了一副枯骨。可是,他的尸体却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专家们利用各种仪器对杨福信的尸体进行了检测,但是依然没有找到他尸身保持完好的原因,大家开始把考虑的范围从尸身本身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以前出 土的大部分干尸都来自新疆戈壁滩或者是沙漠地区等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可是杨福信尸身的所在地上海气候潮湿,在这样的环境尸身又怎么可能保存下来?


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院徐永庆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另一种推断:杨福信的尸体未腐,会不会与下葬的环境有关?于是,专家们将目光集中到杨福信的墓上。


杨福信的墓室采用的是浇浆结构:四壁用青砖砌起,棺椁放入后,再把三合土浆浇注在砖墙与棺椁之间。所谓三合土,是用糯米熬制成浆,再加上石灰、黄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与现在的水泥相类似。古人用浇浆法给棺材包裹上了一个结实的密封层。




江浙一带的明代墓室当中,这样的浇浆结构并不少见,所以最初专家没有特别在意。但他们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里的浇浆使用了一种特殊物质——— 矾。明矾可以作为一种混凝剂,防止浇浆开裂,从而加强密封性。由于墓室密封、恒温、缺氧,细菌没法繁殖,这就为保存尸体创造了条件。


密封的棺材中为何充满液体,而且尸体一直保持湿润?
杨福信尸体不腐的谜团被一步步揭开,但仍然让专家疑惑不解的是,尸体至今保持着湿润,这其中又有何玄机呢?
夏纪芳记起了当时现场看到的一件怪事。杨福信打开的棺木里面充满了水,而且当时没有下雨,棺木里的水从哪来?有人猜测那是古人特制的防腐剂,像今天 的福尔马林液体,尸体泡在里面就不会腐烂。可是,专家查遍了古代文献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徐永庆也对防腐液的猜测提出了异议。


既然杨福信的墓封闭性好,那棺材中的液体究竟来自哪里?当棺木被取出后,人们意外地发现:墓底部的处理相对简单,三合土浆也要比棺木四周和顶部薄许 多。松江一带河道纵横,地下水位较高。特意做薄的底部,使得地下水在500年的时间里,从下面一点点地渗透进去,形成棺液。而在此之前,因为墓室密封缺 氧,尸体腐败已经停止,后来棺液的浸泡恰恰帮助它保持了湿润。


古尸的形成大多出于偶然。在江南,墓室的密封做得稍不到位,或者渗入的水不够干净,带入了细菌,都不可能保存尸体。像古墓中的杨福信,正是封闭的环境与干净的地下水,才造就了他的不腐之身。






这是新疆铁板河古墓出土的一具尸体,为女性,保存良好,面目清秀,面容自如,神态安详,鼻梁高窄,眼睛深凹,口微微张开,胸部、四肢肌肉丰满,毛发、皮 肤、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长长的眼睫毛都清晰可见。深褐色的头发蓬松地披在肩上,皮肤呈古铜色,身体强壮。根据人类学研究和骨骼系统X线摄片分析,此古尸 是新疆古代的少数民族,年龄在40-45岁之间身长152厘米,体重10.7千克




圣女贝尔纳黛特已经去世了126年,但至今她依然栩栩如生。天主教将不朽之身定义为如同活人一般柔软有弹性,不会腐烂。圣女贝尔纳黛特35岁逝 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为圣徒之前,天主教会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遗体进行检查。许多医生、神父与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过程。贝尔纳黛特苏毕胡的遗体并未腐朽,它逃过了肉身腐坏的自然规律





哈密女尸身穿红色彩条毛布袍,外披羊毛大衣,可能死于寒冬之时,衣服血污斑斑,附在身上。长长的金黄色的头发梳成从两边分开的发型,两边又各梳成3根小辫子,然后各由3根小辫子汇编成一条大辫子。可见新疆姑娘辫子多是早在 3000年前就有了。她肌肉发达,显示生前健康的体形。浓密的汗毛,还清晰可见。她还保持着3000多年前那宽厚、丰满的形象。根据她的发色、发色和其他 特征可以判断她是一位古代新疆少数民族妇女





198011月,在泰州市郊的一座明代古内出土了两具古尸,一男一女,保存完好无损。据墓志记载,墓主是徐藩夫妇。徐藩生前官居工部右侍郎,,埋葬年代为明嘉靖十一年,距今460多年。

出土时男尸浸泡在深黄色的棺掖里,紧缠于裹尸布、被子和13层衣服之中。尸体长165厘米,重23.5千克。尸体湿润柔软,外形完整,皮肤呈淡黄 色,毛发、胡须、睫毛等清晰可见,手指甲均保存完好,软组织有弹性,四肢和大关节都能活动,内脏器官也保存良好。古尸出土时,皮肤呈淡黄色至深黄色,由于 立即用塑料薄膜袋充氮密封,并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尸体颜色变化很小。





江苏扬州出土一男一女两具明代古尸。他们生前是一对夫妻,死后都成了不腐之身,实在难得。丈夫曾是明代扬州城防将军,长须美髯,体魄魁梧。夫人却满头白发,身材苗条,一双玲珑小脚,一派明代贵妇气质





 19757月,江苏省金坛县一座南宋古墓里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据考证,他就是南宋太学生周瑀。刚出土时,墓主周瑀浸泡在无色的棺掖中。从出土现 象判断,系地下水渗入所致。棺地底放有大量灯草,用作干燥剂。尸体仰卧直肢,外形保存完整,毛发俱全,皮肤呈棕黑色,软组织有弹性,肌体大小关节都能活







睡莲之城将成为未来的诺亚方舟


睡莲之城将成为未来的诺亚方舟




睡莲之城将成为未来的诺亚方舟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众多的科学家也早已为我们描绘出无数的城市及岛屿将有可能被海洋所淹没的恐 怖情景。为了应对这场也许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的灾难,许多有识之士正搜肠刮肚地寻找解决方案。日前,一名比利时的建筑师就构思出一个诺亚方舟”——“ 莲之城。根据这个设想,一旦人们的家园被淹没,就可以居住在这种能够漂浮在海面上、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建筑物中,每一个睡莲之城都可以容纳大约 5万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74日报道,根据电脑合成的睡莲之城的外型图,这种漂浮 在海面上的奇特建筑物第一眼看上去就像巨型的充气椅,它能够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实现自给自足。比利时建筑师文森特·嘉勒博设计这个漂浮之城 初衷就是为那些将遭受灭顶之灾的人们建造一个容身之所。


    “睡莲之城的中部有一个能够收集并净化雨水的湖,三座形态各异的假山还可供人观 赏,而动力则来自于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假山上面设置一些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此外风力涡轮机以及能够将潮汐产生的动力转化为电 能的发电站同样可以为这个理想城提供动力。根据设想,睡莲之城完全能够实现零排放,因为所有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弃物都可以实现再循环。


    对于自己的杰作,文森特·嘉勒博表示:这是一座两栖城,城中没有任何马路或车 辆,我们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些国家花费数十亿英镑扩建海滩、加固堤坝,但是睡莲之城实际上是应对水平面上升的终极解决方案。我认为如何安 置因气候变化而失去家园的数百万人将是21世纪的最大挑战之一。


    据悉,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估计,到2100年的时候全球 的海平面高度有可能会上升9厘米至88厘米。在许多地区,如果上升高度达到50厘米的话,那么整个海岸线将不复存在。在一些地势低洼的岛国,如图瓦卢、基 里巴斯以及马尔代夫等,海拔最高也仅有23米左右,一旦海平面上升大约50厘米,这些岛屿中的主要部分将会被冲蚀或淹没在水中。即使上述现象没有发生, 这些岛国的饮用水供应也将出现困难,因为届时淡水储备将会受到海水的侵蚀。此外,如果全球海平面高度上涨的话,生活在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 及缅甸等亚洲国家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发明家研发彩色泡泡飘15分钟不破


发明家研发彩色泡泡飘15分钟不破
彩色泡泡





蓝色泡泡




红色泡泡




绿色泡泡


吹泡泡是每个孩子童年都喜欢玩的游戏,可是,你吹过彩色泡泡吗?美国一位发明家历时15年时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彩色泡泡。这种泡泡可以在空中飘扬15分钟才渐渐消失。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提姆,历时15年,耗费个人资产300万美元,终于率先研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彩色泡泡。

提姆发明的彩色泡泡,除了有颜色外,其他看起来和用普通肥皂水吹出的泡泡没什么两样。不过提姆透露,他发明的泡泡水中加入了一种特殊染料,能让泡泡 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并且在飘浮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压力、风力等对泡泡的影响,颜色渐渐褪去。提姆表示,他发明的彩色泡泡比普通泡泡持续的时间长,可以有 空中飘浮15分钟再慢慢地消失。美国科学杂志《大众科学》周刊授予提姆的彩色泡泡为2005年新发明之特等奖

目前,提姆的彩色泡泡已经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两瓶泡泡水售价为15美元。提姆表示,目前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表达了愿意进口这种彩色泡泡的愿望。过不了多久,这种彩色泡泡将能在全世界各地售卖。





英科学家发明可弯曲光的超材料,隐身衣有望成为现实


英科学家发明可弯曲光的超材料,隐身衣有望成为现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名为Metaflex的新型材料,可以让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那 种隐身衣成为现实。实际上,科学家之前就已经设计出能够使物体在长波光中看不见的材料,但是要想让物体在短波光中也有隐身的效果不仅需要这种材料的原子能 弯曲光的反射信道,而且原子体积还必须足够小。但是小原子制成的材料往往又很硬,并不适合制作成柔软的衣物





“Metaflex”新型材料,可以让隐身衣成为现实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研人员相信他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用新技术制造了一种超材料弹性膜Metaflex。所谓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材料。

Metaflex
可以通过改变原子的结构分布来更好地控制各种波长的光。将这些膜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种有弹性的智能隐身布。科学家们认为,它为未来研发隐身衣奠定了基础。另外,这种膜材料用在镜头上还能大大提高镜头滤光效果。

有关这项研究的成果已经发表在最新的《新物理学学报》上。当谈到其未来应用时,研究者表示:Metaflex 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可以通过一层层叠加这些膜,来制造出三维而且柔软的超材料,这有助我们探索控制光的终极解决方案。